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日本汽車行業,以及日本汽車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汽車目錄一覽:
日本汽車行業三巨頭有哪些
【太平洋汽車網】日本汽車行業三巨頭是豐田、本田和日產,三款車都是各有各的特色的,他們都是一些時間很久的老企業,很多東西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對于汽車的整體情況來看,區別并不是很大。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簡稱豐田(TOYOTA),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制造公司,屬于三井(Mitsui)財閥。汽車標志是TOYOTA,此標志發表于1989年10月,TOYOTA創立50周年之際,設計的重點是橢圓形組成的左右對稱的構成。橢圓是具有兩個中心的曲線,表示汽車制造者與顧客心心相印。并且,豐田(TOYOTA)的第一個字母T,是由三個橢圓形成一個程式化的T,它被定義為“消費產品的靈魂工會“。背后的空間表示TOYOTA的先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拓展延伸,面向未來,面向宇宙不斷飛翔。
本田指的是本田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汽車產量和規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車廠家之列。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標設計研究組,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設計圖稿中,確定了的三弦音箱式商標,也就是帶框的“H”,H是“本田”英文Honda的第一個字母。這個標志體現出技術創新,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同時還有緊張感和輕松感。
日產乘用車公司成立于2003年,秉承“人·車·生活”的企業愿景、“領先半步”的理念和不甘平庸、勇于開拓的企業精神,不斷為消費者提供先進、可靠的汽車產品,滿足智能化互動體驗需求。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齊賀松)
日本汽車工業是怎樣崛起的?
1、萌芽期
二戰以前是日本汽車工業日本汽車行業的萌芽期。這一時期日本人開始制造汽車日本汽車行業,政府也開始意識到汽車產業的重要性,并出臺政策進行扶持。1936年,汽車制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汽車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二戰前,日本汽車工業對歐美亦步亦趨,車型多為仿制。
2、基礎期
日本經濟在經歷了二戰的毀滅和戰后十年的復蘇之后,在1955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汽車產業也在這一段時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務車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車加快發展,私人用車開始起步。隨著經濟的強勢復蘇,日本的民用車市場逐漸打開。
3、發展期
20 世紀60年代中期到20紀70年代,日本汽車工業高速發展。1960年時,日本汽車年產量僅為16萬輛,遠遠低于同時期美國和西歐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的產量。過了7年時間,日本汽車年產量就達到300萬輛,1967年日本超過德國而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國內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
70年代接連爆發的石油危機,則徹底幫助日系車打開了海外市場。
擴展資料
日本工業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京濱工業地帶機械工業發達,出版、印刷業繁榮,川崎和橫濱有很多石油精煉所。中京工業地帶主要以機械工業為主,特別是汽車工業發達。
除三大工業地帶和北九州工業地帶以外,日本還有其他一些工業區,主要包括關東內陸工業區、京葉工業區、鹿島臨海工業區、東海工業區、北陸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等。
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表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于世。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于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
為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防止大氣污染,日本正在加緊研制電動汽車,但電動汽車完全普及尚很遙遠。
最引人注目的是電力、內燃兩用汽車,在市內行駛用電動,在郊區行駛用內燃機,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減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減少到1/10,這種兩用汽車從1997年末開始銷售,已普及10,000輛以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本汽車工業
日本汽車為什么能夠崛起?
日本 汽車 之所以能崛起首先離不開政治因素,尤其是戰爭;再者就是石油危機;最后就是日本企業自身不斷的傳承和革新。
說起日本的 汽車 工業發展,肯定避不開豐田和本田,這2家企業是日本 汽車 工業的名片,奠定了日系品牌在全球的地位。
一、日本 汽車 工業的發展離不開政治因素
1.二戰幫助日本 汽車 工業度過艱難期
吉田真太郎在1904 年成立日本第一家 汽車 廠東京 汽車 制造廠(現五十鈴 汽車 公司),3 年后制造出第一臺日本國產汽油轎車“太古里1 號”。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臺Modal A 汽車 ,這是日本 歷史 上第一款量產車型。Model A的外觀借鑒了菲亞特A3-3。但日本正兒八經開始造車是從1936年, 汽車 制造行業法正式在日本國內開始實施,日本 汽車 真正國產化的序幕由此拉開。
剛開始造車的時候日本其實跟國內自主品牌是一樣的,自主品牌很多剛開始的時候都模仿豐田,比如比亞迪F3模仿豐田的花冠,豐田其實一開始也一樣。豐田品牌剛創立的時候也是拆解國外品牌進行研究模仿。一開始是從內到外大范圍的照搬模仿,后來是模仿為主,自主研發為輔;最后才是自主研發。
這段時間,日本的 汽車 也很不好過,因為造出的 汽車 質量不好,沒有人買。那怎么辦呢?戰爭來了,日本軍隊需要采購大量的 汽車 ,這樣日本的 汽車 工業就有錢可掙了,就可以度過最艱難的起步階段。
20年代美國 汽車 三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就在日本建立了 汽車 裝配線,到1929年這些公司的年產量已近三萬輛,這一年,日本自己的 汽車 公司所生產的不過500輛。可是,日本的生產發展得很快,到1938年,已經可以完全停止一切外國 汽車 和卡車的進口了。1936年產量提高到8841輛。1938年是30880輛,1941年達到了47901輛,同時還生產了1024輛坦克。在1941年12月,日本陸軍已經擁有62500輛軍用卡車在服役了。
2)朝鮮戰爭再次幫助日本車企渡過第二次難關
1949 1950年的日本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1950年6月25日爆發朝鮮戰爭,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場戰爭使整個日本突然沉浸在一種異常的亢奮之中,日本首相吉田茂高興得大叫“此乃天助我也”。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特需”大大激發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活動,日本國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一樣努力生產,日本大部分電力、煤炭、海陸交通和100多萬人為朝鮮戰爭服務,日本經濟的潛在力量得到恢復和發展。
當時,豐田公司就收到了大量的美軍訂單,難怪豐田人形容朝鮮戰爭是“上帝的禮物”。盡管豐田卡車看起來很難看,車箱用松木桿簡單拼湊搭建,質量性能遠不如美國的福特,但是價格低廉,適合朝鮮錯綜復雜的地形,即使被中國人民志愿軍襲擊或繳獲,也不至于損失太大。美軍向豐田訂購卡車,除了因為從美國本土運送到朝鮮運費昂貴之外,時間上也來不及。而且,買方是美國軍方,他們支付現金,絕不拖欠,甚至還痛快地答應了提高售價的要求。戰爭給豐田 汽車 帶來了機遇,但豐田也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起死回生,財源滾滾,銷售量顯著回升,資金鏈恢復,豐田迅速發展起來。
1951年,豐田終于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扭虧為盈。美軍46億日元的巨額軍用卡車訂單紛至沓來,與日俱增。豐田 汽車 廠接到軍用卡車的訂單之后,那些接到轉包訂單的工廠便開始生產車體的各種零件。
二、石油危機鑄就日系車打開全球市場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在猶太人的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在經歷前幾天的失利后,以色列迅速扭轉了局面,并在兩線都取得了出色的反擊戰果,戰爭最后以埃及和敘利亞的失敗告終。然而整個阿拉伯世界國家認為是美國和歐洲國家對以色列強有力的軍事援助導致了他們的戰敗,所以作為懲罰,OAPEC(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發起了針對美國、加拿大、日本、荷蘭和英國的石油禁運,國際油價從3美元/桶瘋漲到12美元/桶,1973年石油危機由此爆發。
這次石油危機的最大受益者估計就是日本 汽車 廠商了。之前日本 汽車 在美國市場上并不受重視,盡管銷量也還可以,但美國人一直覺得日本車是廉價貨,上不了臺面,真就是“開輛日本車都不好意思跟鄰居打招呼”的感覺。
但危機影響越來越大時,美國人也顧不上什么面子了,日本車要比美國車輕很多,也省油得多,當時的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這些車型都開始大賣。而日本廠商用這個時期積累起來的財富開始創建各自的豪華品牌,1986的謳歌、1989年的雷克薩斯和英菲尼迪都是在石油危機之后創建的,假設如果沒有這次以及隨后的第二次石油危機,日本 汽車 銷量也就沒有爆發性的增漲,沒有了財富的積累,這些日系豪華品牌可能就會延后很多年才會出現,或者甚至都不會誕生。
20 世紀70 年代的石油危機重創了歐美車商,但是卻讓推崇小排量車的日本車企從中受益,日本 汽車 就被推上了世界 汽車 的舞臺,石油危機之后,美國一部分家庭難以承擔高昂的油費,選擇了日本 汽車 代替大排量美系車,而在歐洲注重節能減排之后,日本車又進一步抓住了歐洲市場,一躍成為世界 汽車 工業的巨頭。
1976 年,日本 汽車 出口達到250 萬輛之多,首次超過國內銷量。20世紀70年代以后,雖然日本經濟走向成熟,經濟增長率下降,但 汽車 產業繼續保持近15%的高增長率。而日本 汽車 產業的這一“黃金時期”基本持續到20紀80年代中期。此后,日本 汽車 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開始減緩,但出口依然強勢,推動 汽車 產業的不斷發展。
三、傳承與革新讓日本企業工業步步向前
1.日本企業的精神會得到傳承
日本企業的文化就是絕對的忍耐順從,上司對下屬說什么得到的回復都是“哈依!哈依!”,你很少聽到日本企業的下屬反對上司的觀點,更不用說跟上司咆哮了。日本人的這種表現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他們從內心也是對上級的指示義無反顧的執行。
凡是上級指示的日本下屬都會執行,即時管理層換屆了,上一任的東西也都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改善,而不是別出心裁,另起灶爐。比如豐田的TOYOTA WAY、本田的三個喜悅,這是日本車企的企業文化,不管誰當老大,都得遵守。并且日本企業一旦制定了中長期的戰略,后來者也會義無反顧的執行,這與國內某些企業完全不同。
日本人還有個特點,就是業務交接的時候特別仔細,各項目開展的進度,注意事項等等都會交接的非常仔細。這個跟國內的一些企業不一樣,交接的時候兩只手空空一握手就完成交接了。
豐田最典型的就是TOYOTA WAY,這種工作方式在豐田的每一個人都要踐行。
在本田的企業文化里,流行著“三個喜悅”,即購買喜悅、銷售喜悅、制造喜悅,在這三個喜悅中,居于首位的是購買喜悅,要把用戶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希望消費者在購買了廣本的 汽車 后,能夠得到優質產品所帶來的駕駛喜悅和優質服務所帶來的 情感 喜悅。在消費者對 汽車 產品有了更多了解, 汽車 市場有了更多選擇的今天,保證消費者得到購買喜悅是保留老客戶并開發新客戶的重要法寶。 本田這種文化也在傳承。
2.日本企業的不斷革新
豐田于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混合動力乘用車"PRIUS普銳斯" , 并一直為實現其"綠色交通"愿景而努力,最終希望 汽車 能夠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滿足 社會 的交通需求。為實現這一愿景,豐田開發出了以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為核心的多款 汽車 ,包括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和氫燃料電池車等。
此外,豐田將繼續 探索 各種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各種能源形式,包括氫能、汽油、柴油、電能和其他石油替代燃料。豐田的造車哲學就是,在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為人們提供最合適的 汽車 ,旨在根據各國的能源狀況、基礎設施和政策環境,為客戶提供最環保的 汽車 。
在技術研發方面,本田一點也不示弱。氫燃料電池車只產生水的終極環保技術,利用氫能源產生的電力驅動行駛的FCV被視為終極環保 汽車 ,為實現“零碳排放 社會 ”,Honda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產品,加速打造零碳排放 社會 。本田是世界首個發動機罩內搭載的燃料電池動力總成,全球首個實現將燃料電池動力總成系統集中收納于前發動機艙內,大幅提升了車內空間利用率。
緊湊的結構與V6發動機體積相似, 創新 科技 使燃料電池堆更加緊湊,燃料電池堆和集成動力總成的尺寸與普通V6發動機相仿。集合了燃料電池堆、FC升壓轉換器、動力控制單元、電動空氣壓縮機、氫和空氣的供給系統等。
那是因為中國人還沒有覺醒![靈光一閃]
日本造 汽車 就是看到了
汽車 的未來!
美國是個因 汽車 繁榮的 社會
豐田就是這樣開始造車的
再有日本有一個反求工程
反求通俗的意思就是
把好東西買回來拆開研究
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用來仿造
日本認識到要經濟強大
必須走出國門
他們的 汽車 也就在跌跌撞撞中
走進美國
也就是日本 汽車 崛起
就是敢挑戰 汽車 大國!
還有重要的就是日本制造業
注重戴明工業管理
戴明工業管理
這個人在美國吃不開
反而在日本吃的開
是不是美國也很后悔沒重視戴明呢?
這還說明什么呢?
對日本鬼子,我們做的太少。首先我們要研究日本、學習、趕超日本。然后,我們還要打壓、欺負日本,讓其斷絕念想。最后徹底消滅或殖民奴役它。
主要是當年的石油危機造就了日本 汽車 !
日本汽車行業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日本汽車、日本汽車行業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