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題:中信資本董事長:中國已具備將商業不動產納入REITs的條件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公募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熱度頗高,其擴容動向也受到各類投資者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具備將商業不動產納入REITs的條件。
REITs在國際資本市場已有60多年發展歷史,境外成熟市場REITs普遍在房地產市場低迷時期推出,基本從商業地產領域起步發展。中國REITs市場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依托基礎設施領域積累的龐大優質資產,于2020年4月率先推出公募REITs試點,隨后又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將試點范圍拓展到保障性租賃住房領域。
去年12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研究推動REITs試點范圍拓展到市場化的長租房及商業不動產等領域。這正是張懿宸持續關注和呼吁的話題,此前三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他帶來的提案均與此有關?! 罱灰姿椭薪鸸緮祿刂?月底,中國全市場共有25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總市值超過800億元人民幣。REITs試點的下一步擴容動向受到關注。
張懿宸分析說,經過幾十年高強度城市化建設,中國積累了相當龐大的城市商業資產,如商場、酒店、辦公樓等。這些資產為城市商業活動提供了空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顯著提高了民眾生活水平。城市商業不動產已經具備城市基礎設施屬性,是城市運行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點要素,具備納入公募REITs的基礎條件。
在穩增長成為中國發展突出任務的當下,將商業不動產納入REITs試點的積極作用有望進一步凸顯。
“商業不動產具有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的特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資門檻。”張懿宸說,通過公募REITs工具,可以為優質不動產資產投資退出提供順暢路徑,吸引更多資金參與城市商業不動產的建設更新,進而拉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今年張懿宸繼續關注這一議題。結合新的行業發展和現實需要,他建議階段性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不動產REITs工具”,助力化解房地產領域住宅交付問題。
張懿宸表示,部分房企面臨困難局面是由于自身經營激進、杠桿率高造成的,一些房企長期流動性緊張導致抗風險能力差,可以通過引入增量資金,定向用于特定風險。
他同時觀察到,出現問題的房企在優質城市核心區位往往沉淀著一定規模核心資產,但由于自身債務風險,以及該類資產標的大、流動性差的特點,通過大宗交易變現難度較大。
在此背景下,可以發揮REITs的優勢幫助問題房企實現核心資產變現,但也要嚴格限制募集資金用途,通過優質資產和民生住宅的精準對接,發揮增量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