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硅谷銀行突然宣告關閉后,美國當地時間12日,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聯合發表聲明宣布,美國簽名銀行因“系統性風險”被紐約州金融服務局關閉。
美國簽名銀行是經營加密貨幣業務的主要銀行之一,總部位于紐約,在全美共有40家分支機構。截至去年底總資產為1104億美元,存款超過800億美元。美國簽名銀行是三天內被關閉的第二家美國銀行,令彌漫在市場中的恐慌情緒再次蔓延。
短期美國中小銀行破產風波對市場沖擊仍需時間消化
多位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本次美國中小銀行破產風波不會造成美國金融系統的系統性風險,但短期內的沖擊仍需要時間來消化。
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市場最關心的是硅谷銀行的風險是否會外溢至整個金融體系引發下一波金融危機。
從市場表現來看,在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合力馳援下,硅谷銀行的流動性危機暫時得以緩解,但中小銀行破產事件對市場情緒的影響仍在發酵,3月13日歐洲股市開盤后大跌,銀行板塊損失尤為嚴重。而作為避險品種的黃金價格漲超1.5%,逼近1900美元/盎司。COMEX(紐約商業交易所)期銀日內漲超5%。
美國多家中小銀行可能面臨風險問題
據記者統計梳理發現,美國多家中小銀行可能遭受類似于硅谷銀行的風險問題,比如Signature Bank(簽名銀行)、The First Republic Bank(第一共和銀行)。
資料顯示,Signature Bank(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BNY)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總部位于紐約的全方位服務商業銀行。該銀行通過其子公司Signature Securities Group Corporation(持牌經紀交易商和投資顧問)提供各種商業和個人銀行產品和服務以及投資,經紀,資產管理和保險產品和服務。Signature Bank目前已經被紐約州特許機構關閉,其儲戶自3月13日起可以提取他們的存款,但其股東和無擔保債權人將不受保護,目前該行管理層已被撤職。
與Signature Bank幾乎同時宣布倒閉的還有加密貨幣銀行Silvergate bank。3月9日,為加密貨幣行業提供服務的銀行Silvergate Bank宣布倒閉。資料顯示,Silvergate Bank和硅谷銀行客戶具有一定的重疊。因此,有市場人士猜測,Slivergate銀行破產后,由于Silvergate銀行面對的客群與硅谷創投圈重合度較高,導致硅谷銀行的主要客群提款需求增加,出現擠兌現象,并最終導致硅谷銀行倒閉。
另外,近日成立于1985年的第一共和銀行也被爆出出現流動性問題。當地時間3月13日,美股第一共和銀行盤前跌幅一度擴大至60%,該行上周跌幅已達33.65%。近日該行表示通過從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Co.)獲得額外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強了其現有流動性、財務狀況并使其多樣化。目前可用于資金運營的未使用流動性總額超過700億美元,根據美聯儲近日宣布的新銀行定期融資計劃,該行有資格獲得的額外流動性。
第一共和銀行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吉姆·赫伯特和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邁克·羅夫勒表示,資本和流動性狀況非常強勁,其資本仍然遠遠高于資本充足的銀行的監管門檻。資料顯示,第一共和銀行及其子公司,提供私人銀行、私人商業銀行和私人財富管理,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和KBW納斯達克銀行指數的成分股。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與硅谷銀行等有著相似背景的美國地區性中小銀行將不可避免地承受存款客戶的擠兌壓力,儲戶們可能會加速轉移資金至頭部大行,有流動性問題的中小銀行將在市場上遭受空頭的狙擊。歐洲和日本的銀行業其實也有著類似的債券持倉浮虧的隱患,美國中小銀行的破產風波將足以引起市場的警覺。
未來美國中小銀行或為監管關注重點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當前部分美國中小型銀行,特別是對單一領域的客戶群體依賴度較高、流動性管理能力偏弱、資產端期限錯配嚴重的中小金融機構,可能會在后續的沖擊波下面臨較大風險。此外,當前美國部分中小銀行或也有資產負債久期錯配的情況,如果要想避免浮虧兌現,只能持有到期,因此在美聯儲持續高利率環境下其經營或面臨較大壓力。未來美國中小銀行或為監管關注重點。
方正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偉表示,在美聯儲2022年史詩級加息影響下,債券利率明顯上升。對于債券頭寸比較高,并且負債端依賴批發融資的其他銀行來說,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也不容忽視。依然需要繼續觀察是否還有其他美國銀行也出現流動性風險。因而需要繼續觀察硅谷銀行關閉后的影響和是否會有其他美國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
國泰君安配置大組負責人劉揚指出,全美第16大銀行硅谷銀行在經歷流動性沖擊后迅速倒閉,聯系到不久前黑石5.6億美元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爆雷和Silvergate Capital Corp清算,美國金融風險似乎有愈演愈烈趨勢。
這一方面是由于銀行在期限不匹配經營下,實際凈息差倒掛(實際表現為期限利差倒掛),另一方面是由于儲蓄方采取實際行動引發爆雷。這兩個必要條件在美聯儲快速加息下,使得大部分中小行都難以消化。實際上,假如全部儲蓄資金都“要求”產品重定價的話,那么大型銀行也難以幸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賈寧
標簽: